【卡车之家 原创】近些年出于节能减排的迫切要求,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成为车企和政府的努力方向。然而,不久前的“骗补”丑闻却把新能源汽车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审核不严、监管不力成了大家诟病的主要问题。
9月22日,工信部发布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希望借此再次规范整个行业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不过,我们发现“骗补”最严重商用车并没有做相关要求,暂不实行积分考核制度。为何商用车被排除在这次积分考核之外?具体原因又是什么?
● 发展路线不确定 失去管理大前提
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尚不明确。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新能源汽车的范围非常广泛,以电能、天然气、氢能、生物质、甲醇等作为燃料的汽车,统称为新能源汽车。商用车市场内,以纯电动车型居多,也可以看到一些天然气车、甲醇车、油电混合动力车甚至以生物燃料作为动力的车型。然而,从国家角度,并没有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做出明确规划。国家到底集中力量发展哪一种车型,这还是个问句。
以卡车发展为例,曾经受天然气价格优势驱动,天然气卡车的销售情况非常不错,企业也乐于生产这类车型。但随着2014年柴油价格的走低,天然气卡车动力不足、车身重拉货少等缺点显现,车主的购买欲望降低,厂家也不再愿意生产,天然气卡车这种新能源车型走向了没落。
天然气卡车衰退后,纯电动卡车成了后起之秀。尤其在城市物流配送盛行的今天,纯电动卡车风头大热,各大车企厂家也都顺应了这个潮流,推出相应的纯电动车型。但纯电动卡车依旧存在诸如续航能力偏差、充电桩设置有限的缺陷,未来会不会像天然气卡车一样被市场和车企抛弃,还是未知数。
谈及为何这次新能源积分制不对商用车做考核要求,行业专家杨再舜接受卡车之家采访时认为,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还未统一,究竟如何搞新能源都没有明确,积分制度落实的难度很大,把商用车规划进去就更加不可能。
顺应市场发展新能源项目是必须的,但国家制定相应的路线也是必要的,特别是在商用车领域,发展哪一种新能源车型大方向确定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而制定相应的规范,而不会跟随外部情况的改变,像墙头草那样随风倒。
不应该!违法司机猖獗 守法司机遭殃?
最近在北京市通州区G103国道上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满载石块准备闯红灯的重型自卸车,将一辆等待红灯出租车压成了一张饼,造成出租车司机当场... 2016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