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现阶段,国产轻卡所装配的485、490中低端柴油发动机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产品同质化导致附加值越来越低,使得生产企业的利润也越来越薄,唯有开发高端新品才是厂商生存之道。
同时,随着城区、城际之间短途物流运输需求的飞速增长,符合这一市场需求的中高档轻卡车型改装的厢式货车销量也随之节节攀升,同时也引发了配套动力高端化的趋势。具有60年柴油机开发生产历史的民族品牌——云内动力,依托半个多世纪的技术积累,审时度势推出了DEV系列高端柴油发动机,进一步奠定了其多缸小缸径柴油机行业引领者的地位。
● 风云60载 印证辉煌
昔日的云内,低矮的厂房、光线昏暗的车间、简陋的机器,再加上地理位置偏僻、技术人员缺乏等不利因素,这一切综合在一起形成了云内当初艰难的处境。在这样窘迫的环境里,云内一路走到今天,没有那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是万万做不到的。而云内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60年后的今天,它脱胎换骨了。
时间回到1956年,此时的中国工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云内动力的前身——云南机械厂筹备处在原云南铁工厂基建办的基础上正式组建,两年后正式更名为云南内燃机厂。
1971年云内开发了配套的495T柴油机,并且在1974年开始批量生产。进入到80年代,云内与上海内燃机研究所联合开发汽车所用的495QA柴油机,并增加了495D、495G、495C的生产,成为当时生产中小马力柴油机十四家专业厂之一。80年代末,云内开始进行4100柴油机的开发并成功推向市场,形成了云内的拳头产品。
90年代可以说是云内动力的“丰收年代”,1992年,云内实现了柴油机年产量首次达到4000台,次年的成果可以用“四个一”来概括:全年实现产量一万台、产值一个亿、销售一万台、利润一千万。
1999年,由云南内燃机厂作为独家发起人,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了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为提升竞争实力,加大产业布局和基地建设,于2001年收购成都内燃机总厂,成立成都云内动力有限公司,主要生产490、495系列柴油发动机及天然气发动机
产品,并以国家燃气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为平台,建成全国天然气发动机研制基地。
2002年,云内动力与德国FEV公司签订技术协议,共同合作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环保型D16TCI乘用车柴油机,2005年发布了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的D16TCI乘用车柴油机,并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了D19TCI、D25TCI两款机型。2006年,云内动力新一代轻型车用电控高压共轨、四气门柴油机新产品D25TCI点火成功。
2012年12月,云内动力整体搬迁至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厂区占地900余亩。通过引进国外先进铸造、机加工、装配等关键设备及软件开发、试验测试装备,云内建成了国内领先的车用及非道路柴油发动机研发及生产平台,成为了国内国四、国五及欧Ⅴ多缸小缸径先进柴油发动机的重要研发制造基地。目前,云内具备年产商用车柴油机30万台(国四以上)、乘用车柴油机10万台(国四以上)、非道路柴油机10万台(国三以上)的生产能力。
如今云内动力厂区风景
2013年云内投资6000万元,组建山东云内动力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云内山东基地,主要负责非道路柴油机的研发生产。2014年,云南云内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产业涉及汽车零部件、农业机械、新能源汽车及节能建材等多个领域,通过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助力云内动力朝着“国内一流的中小缸径发动机动力系统服务商”的目标奋勇前进。
在发展历程中,云内动力与FEV、BOSCH、AVL及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构建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借鉴FEV的开发模式和流程,建立了先进的产品研发手段和完善的新产品开发流程,构建了CAE分析能力、发动机及整车应用标定能力、仿真能力、竞品分析能力和标准化能力,云内动力技术中心已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百万公里"背后奥秘 中国重汽曼技术详解
最近,卡车圈的一个热点话题是“百万公里无大修”,中国重汽首辆曼技术车型即将冲破“百万公里”大关,能在26个月内实现百万公里且无大修,离不开曼技... 2016年0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