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在今年的德国IAA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上,有这样一条消息,潍柴与德国挂车制造考格尔签署意向书,有意进军国内挂车市场。而在上周,东风商用车与同样是德国的著名挂车制造商史密斯公司签署半挂车项目合资合作意向书。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国内两家企业纷纷联手德国挂车制造商,很明显是有意针对国内的高端挂车市场,那么在今天的国内运输环境下,高端挂车真的有那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吗?
● 合作先例不在少数 大多失败告终
其实放眼国内的挂车市场,引进国外的技术在国内生产销售的例子并不在少数。上世纪90年代,德国考格尔就与国内的济南红旗合作,生产济南红旗-考格尔牌挂车。在当时的运输条件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就将欧洲主流的边帮篷布单胎挂车拿到国内来销售,高昂的价格与理念的脱节导致结果可想而知。
但不得不承认,济南红旗-考格尔确实为国内引进高端挂车开启了先例,他们甚至还引进了欧洲流行的交换箱全挂车,小编至今为止在国内都从未见过有物流企业用过交换箱,可以说理念过于超前与不符合当时的国情是济南红旗-考格尔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一家比较著名的欧洲挂车合资企业就是位于山西的卓里克劳耐商用车厢制造有限公司。克劳耐公司(Krone)是欧洲最著名的挂车生产商,其产品享有“欧洲挂车皇”的美誉,它的商标正是一顶皇冠。
山西卓里克劳耐引进的产品与上面提到的济南红旗-考格尔一样,也是边帮篷布单胎挂车与交换箱全挂车,但无奈市场需求量微乎其微,也就没有了下文。值得一提的是,到现在为止卓里克劳耐这个品牌仍然存在,而且也还在生产挂车,但产品都是国内市场主流的平板、高栏等产品,以前生产的带Krone标志的产品已经查不到公告。
图为引进比利时Stokota挂车技术生产的软蓬挂车
欧洲挂车厂在国内除了合资生产高端挂车以外,还有与国内厂家达成协议以技术引进的方式生产挂车。位于江苏淮安的一家厂商就引进了比利时Stokota牌挂车在国内生产,这款永旋牌软蓬半挂车是目前在欧洲最主流的物流用挂车。单胎、空气悬挂、软蓬一样不差。虽然从来没有见过这家厂商的宣传,但在路上已经有物流公司在使用这种挂车。
● 寻找机会 国外挂车厂不放弃国内市场
虽然失败的先例赤裸裸的就在面前,但这并不妨碍国外的挂车厂家进军国内高端挂车市场的信心。在今年的斯堪尼亚中国驾驶员大赛上,一家来自山东龙口的挂车制造商提供的挂车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它就是与日本福禄好富株式会社合资引进挂车技术生产的从林福禄好富挂车。
日本的挂车大量采用铝制部件,并非常喜欢翼开箱的设计。比起欧洲风格的挂车,日本作为亚洲国家,生产的挂车更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在价格方面,从林福禄好富挂车由于先期生产的产品大量采用了进口件,价格也不便宜,接近40万的价格与国产高端牵引车相差无几。
潍柴与东风连手德国两家挂车制造商,生产的车型除了符合国人使用习惯的普通产品,必然会引进欧洲高端挂车进入国内,软蓬、边帮篷布亦或是复合板挂车都有可能,至于全挂车引进的几率微乎其微,毕竟在目前的国内市场,全挂车对于高速运输来说是受排挤的对象、
● 市场潜力大 高端挂车市场有待开发
运输市场的不景气让国内的高端挂车市场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好推广,在一个连封闭式运输都还未普及的国家谈高端挂车似乎太早了点。比起国内的卡车行业,挂车行业与国际市场的市场差距更大,国内相当多挂车制造厂都还处于手工式小作坊的状态,这样的企业在今后将会逐步淘汰。
其实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国内的高端挂车市场几乎处于尚未发掘的状态,这也是吸引国外巨头来华合资的原因。值得欣慰的是,比起上世纪90年代,国人对于高端挂车的认识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加上现在部分物流企业带头使用高端挂车,对于提升企业形象有很大帮助。对于挂车合资企业,目前的投资也是为了以后的市场打下基础,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内的高端挂车制造商并不多,这次两家国内著名厂商联手德国挂车制造商在国内生产,对于它们来说也是一种动力。中集与永强在国内的高端挂车市场上占有绝对的品牌优势,如何发扬自己的优势不让其在市场的大流中衰退,就是厂家接下来要做的功课了。
● 相关阅读:
一体化优势 我国主车厂纷纷涉足挂车业
http://www.360che.com/news/121119/23704.html
拖挂一体 东风与史密斯半挂车合资签约
http://www.360che.com/news/121116/23681.html
潍柴和考格尔签约合作 拟在华产半挂车
http://www.360che.com/news/120921/22950.html
备注:本文为转载内容,目的为给读者带来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文中内容并不代表卡车之家观点。
2012年9月快递量同比增58.2% 达5.1亿件
1-9月,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1455.9亿元,同比增长25.1%;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443.... 2012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