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1978年12月,在对越南自卫反击战中,一辆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为东风汽车)生产的2.5吨军用越野车EQ240不慎从山崖上摔下,导致驾驶室严重变形。但就是这样一辆重度摔伤的车,仍然完成了战斗突击和物资抢运任务。在整个自卫战中,没有一辆240因为质量问题出现事故,被战士誉为“功臣车”、“英雄车”。老山前线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后来专门为此题词:东风载我上前线,凯旋回敬造车人。
(EQ240参加对越南自卫反击战)
但是几年前,摆在EQ240面前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从1970到1972年二年多的时间里,二汽只生产了不到200辆,而且质量极差,有群众编出顺口溜笑话240“远看摇头摆尾,近看龇牙咧嘴,停下来漏油漏水”。当时240被简称为25Y,在民间更是被戏称为“25歪”。
(EQ240又称25Y)
说起EQ240的发端,还得回溯到1967年上半年。当时,国际上的紧张局面日趋激烈,苏联与中国交恶。从撤走专家到撕毁合同、经济封锁,最后发展到军事压力、边境挑衅。与此同时,中国还面临着来自美国和台湾的军事危胁。尽快生产出能适应作战需要的国产军用越野车已经迫在眉睫。
早在1952年底,一汽建设方案确定之后,毛泽东主席就做出了“要建设第二汽车厂”的指示。但是由于先后遇上“反冒进”、经济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二汽的建设经历了“三上三下”。
1967年,国家要求加快建设二汽,生产军用2.0吨越野车和3.5吨卡车。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来自一汽、南汽、北汽的优秀人才汇聚二汽,支援建设。尤其是一汽,拿出了自己全厂1/3的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形成了二汽的骨干力量。后来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一机部副部长饶斌、全国政协常委陈清泰等领导同志,都是在1970年前后投身到二汽建设的大潮中来。
(饶斌参加黄龙引水工程劳动)
1969年9月28日,几度上马下马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终于拉开了大规模建设的序幕,饶斌成为总带头人。来自长春的140个技术人员组成了二汽的产品设计队伍,开发2.0吨越野产品20Y,主要功用是拖炮车。后来由于战备升级,牵引重量提高,军队要求将吨级提升到2.5吨,代号25Y,也就是后来的EQ240。
(第二汽车制造厂开工典礼大会)
时值二汽草创,一盏马灯、一根扁担、一双草鞋便成为拓荒者创业的真实写照。二汽老厂长黄正夏在他的回忆录中,曾经引用过一段创业者对当时情形的描述:
“一进山,满眼都是芦席棚。我们用油毡铺顶,用芦席隔成小间,再安个芦席门,窝就建成了。同事之间都是'棚友'。芦席棚挡不了炎热与寒冷,老鼠的啃叫与奔跑为我拌眠,偶然还有蛇与你照面。”
1970年,第一代二汽人硬是用榔头和锤子,在四面透风的芦席棚里打造出了第一辆“政治车”——2.5吨越野车EQ240。EQ代表“二汽”,240代表产品型号,主要的技术基础来自一汽解放卡车。说它是政治车,是因为这是为了应对部队需要,在不具备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强行用手工单件加工拼凑出来的。
(芦席棚内试装车)
EQ240仅生产了8辆样车,试验两轮就轻率地定型,导致在使用中暴露出的问题有几百处之多,如漏油、漏水、漏气,驾驶室开裂、噪音大等,经常开在半路熄火,“25歪”的外号也由此而来。
早期的EQ240还闹过一个笑话。“1970年10月1日,240送到武汉参加建国20周年纪念游行,因为是拼凑起来的车,对质量谁也不放心,于是厂里派了200多各个工种的工人,带上修理工具,躲在主席台后面蹲了几个小时,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直到汽车顺利通过主席台,大家的心才放下来。”二汽第一任总工程师陈祖涛这样回忆那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历史。
1971年6月10日,二汽第一条汽车总装配线——两吨半越野车EQ240总装配线竣工;20天后的7月1日,装配线完成调试并试车成功。从此,二汽告别了“芦席棚里组装汽车”的历史。
后来,陈祖涛带头的技术小组,在艰难的攻关中,改变了EQ240不太光彩的形象。1973年后,二汽创造了大会战、大检阅的群众路线的形式,如攻关调试大会战、工装设计大会战、工程质量返修大会战等。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集中解决了240的104项关键质量问题,修改了全车四分之一的设计,900多个零部件。
1975年6月,EQ240历时8年研发,最终定型。1975年7月1日,生产能力胜利建成并投产。新出产的240以马力大、速度快、耗油低、轻便灵活、视线开阔等特征闻名。这也是二汽生产的第一款车型。
(1975年7月1日,二汽第一个基本车型EQ240生产能力胜利建成)
虽然出车了,但是二汽也因此陷入积重难返的尴尬境地。二汽的建设纲领是年产10万辆,其中EQ240占2.5万辆。这种建设纲领的提出带有深厚的战时体制味道,到了70年代后期,随着战争的阴影渐渐远去,军队每年只需要1000多辆,导致二汽产能严重闲置。
另外从经济效益上看,由于军车的设计、建造和选材都和民用车不同,成本很高,按当时的价格,一辆EQ240就要一二十万,虽然很受部队欢迎,但一直无法实现赢利,国家先后投入十多个亿,仍然吃着国家的“基建饭”。
1978年,二汽“计划亏损”3200万,“成为“湖北省和一机部系统最大的亏损户”。后来,二汽在EQ240的基础上研发出5吨民用版EQ140,才开始扭亏为盈。
90年代,EQ240经过现代化设计后改名EQ2080E,并衍生出一系列改进型号,主要有EQ2081E和EQ2082E6D。
(EQ240后续车型)
(EQ240重要改进车型参数表)
EQ2082E6D型二吨半越野汽车是EQ2081E(EQ240-1)车型的改进型,2000年9月设计定型,2001年4月投产。该车型针对EQ2081E车型多年来在使用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与不足,利用东风公司在其它车型上研制开发的成熟总成及结构,主要进行了8项改进设计,包括换装康明斯6BT5.9型降扭矩增压柴油发动机、液压气助力操纵、采用动力转向系统等。从二汽破土动工的那一刻开始,EQ240就作为生产的第一款基本车型陪伴二汽长大40年,也见证了中国军队所走过的风雨历程。
参考资料:
《我的汽车生涯》陈祖涛著
《探索与追求》黄正夏著
《艰难历程——黄正夏采访实录》欧阳敏著
《东风道路》东风汽车公司编
2009上半年快递量约8.3亿件 同增18.9%
2009年上半年,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527.2亿元,同比增长11.5%;业务总量累计完成768... 2009年0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