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现如今,卡车上的功能越来越多,按键也就随之多起来,有些令人疑惑和不解的是,大部分功能标识都采用英语的形式,而且多半都采用了缩写,这对于整体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卡车司机来说,可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很多功能在尝试了之后才能略知一二,而有些标识至今也不知道是啥意思,我虽说学过英语,但是学得很差,所以基本是个英语盲。”一个八零后,开车近十年的卡友这样说。不难看出,英语在汽车上和卡车上的应用对于国内消费者或多或少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重汽C7H牵引车的仪表盘
那为什么卡车上的按钮标识都采用英语而不用汉语?是不是太不人性化了?是不是国内厂商崇洋媚外,想把自己的格调抬升,故意弄成英语的?
● 英文更清晰 表达能力更强
从表达清晰,明了度上,英文字母的确胜汉字一筹。通常来讲,按键一般都比较小,印上三个字母已经显得有些拥挤了,如果把复杂的汉字印上去,就会显得更加拥挤,辨识度会明显下降。所以按实用性来讲,英文字母的确更具优势。
Volvo多功能键盘上行的标识采用英语
同时,英文字母的简写所蕴含的意义也比较丰富,能够传达更多的信息。举个简单的例子,ABS的中文是制动防抱死系统,用汉字很难用三个字就表达清楚。
● 约定俗称的表达 多从家用电器移植而来
Volvo牵引车液晶显示屏还能显示中文
早先的汽车其实是没有那么多电器的,后来渐渐增加的电器也是从家用电器直接移植过来,因此很多名称也就“陪嫁”过来,比如CD,空调(AC)、收音机(FM)、MP3等等,这些英文的使用在英语比较普及的国家没有任何问题,可能在国内最开始会有些问题,但是习惯之后也就无所谓了。
● 字体涉及版权 英文字母费用较低
帅铃X雨刷控制器上面全是英语缩写
事实上汽车面板上印刷的文字是具有其版权的,这种印刷用于商业用途,汽车企业使用这些文字按理来说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给开发商,鉴于这种情况,一些汽车制造商会选择独立开发字体,再用于汽车上,当然也首选开发英文字体,毕竟字母只有26个,开发成本远小于中文字体。
● 老解放都用汉字 情怀满满
老解放CA15仪表
事实上,我们国家刚开始造卡车的时候还真是把所有的仪表功能都用汉字标明了,其功能显而易见,凡是识字的人都能明白。老解放CA15的仪表就是一个例子,总公里数用的是“公里”,而不是“ODO”,“油压”、“水温”等标识看得清清楚楚。不知道卡友们看了是感动还是觉得有些“土”。
● 编后语
说一千道一万,看不懂英语,还是无法接受标识都采用英语,还是会有很多人觉得汉字更容易看,毕竟中国对于英语的普及度不如欧洲。尤其是卡车用户的群体懂英语的相对更少,所以卡车厂商们是不是也考虑下卡友们的感受,将英文表示换成中文呢?(文/张清学)
● 相关阅读:
好日子到头了? 杨传堂强调将进一步治超
6月1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主持召开部务会,此次会议上发话强调将进一步做好货厢非法改装和超超载工作,以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 2016年06月02日